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,如果不注意,很容易患上一些特殊的疾病。所以,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,父母要精心呵護,讓寶寶健康成長。
1.生理性黃疸
50%到60%的足月兒和80%的早產兒在來到這個世界后的兩到三天內可能會出現生理性黃疸。如果出現黃疸,寶寶的皮膚會變成卵黃色,甚至鞏膜也會變黃,皮膚黃疸指數會變高,一般在四至六天達到最高值。一般來說,半個月后就會褪色。
黃疸后,如果寶寶身體狀況良好,能吃就能動,同時用力哭鬧,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可以帶寶寶去曬太陽,同時保持大便通暢,可以幫助寶寶擺脫黃疸。
爸爸媽媽要注意寶寶的黃疸。如果發現黃疸不消退,變得更嚴重或再次出現,則可能轉為病理性黃疸。病理性黃疸一定要第一時間去看醫生,防止耽誤病情。
2.生理減肥
出生一周后,新生嬰兒將遭受合理的體重減輕。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出生后睡得多,吃得少。另外,也有可能部分媽媽母乳不足,寶寶因呼吸、出汗、排便等原因失水,整個人都會瘦下來。
新手媽媽不用太擔心。當母乳喂養量增加時,嬰兒的體重很快就會增加。
媽媽不覺得自己奶水不足,就給寶寶奶粉。事實上,母親可以通過觀察兩餐之間的排尿來判斷嬰兒是否吃飽。正常情況下,如果寶寶一天尿八次左右,說明他吃飽了。
3.《馬牙》
嬰兒出生20天后,上顎和牙齦兩側會出現黃白點,就像小牙齒一樣,俗稱馬牙,醫學術語是上皮珠。上皮珠是上皮細胞堆積形成的,不屬于口腔問題。另外,馬牙對寶寶以后的牙齒生長沒有影響,等寶寶滿月后,馬牙會慢慢脫落,逐漸消失。
老人會讓媽媽用針把馬的牙齒摳出來。這是不對的。主要是因為孩子還小,口腔黏膜很脆弱,黏膜下的血管很豐富。另外,寶寶抵抗力很差,用針扎破了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。
4.喉嚨喘息
新生嬰兒的喉嚨呼呼作響,主要是因為喉軟骨尚未完全發育。寶寶呼吸很大聲,吸氣的時候很明顯,喝奶的時候會比較嚴重,睡覺的時候會好很多。
對于生長發育良好的寶寶來說,這些現象在一歲的時候就會消失,家長不需要特殊對待。但重要的是要知道,有哮喉的寶寶更容易咳嗽,所以最好讓寶寶選擇側臥。
5.豐胸假月經
剛出生的嬰兒,無論男女,都有可能出現乳房增大,有的嬰兒會有一種類似乳汁的液體從乳頭流出,大部分會在出生第一周出現。
新生兒生理性豐胸沒有特殊處理,不要用手去擠,也不要用手去揉寶寶的乳房。如果媽媽發現寶寶乳房不對稱,甚至其中一個是紅色,整個寶寶都不舒服,可能是寶寶的乳頭有化膿性炎癥。這個時候要趕緊帶寶寶去治療。
此外,有些女嬰出生后可能會分泌出帶血的粘液,稱為假月經。這主要是體內激素變化引起的,不需要特殊治療。
6.新生兒紅斑
新生兒皮膚角質層尚未形成,皮膚較薄,纖維組織較少。但是,皮膚的毛細血管網已經成熟。所以寶寶受到刺激后,皮膚會充血,形成小紅點或紅斑。
如果寶寶沒什么問題,爸爸媽媽也不用太緊張,一般五天內就會恢復。這種情況下,不要隨便用藥。處理不當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。